【拆解椰果】椰果 ≠ 椰肉 專家揭椰果不是椰肉或蒟蒻之謎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12/27 13:50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14

分享:

分享:

椰果其實不是椰肉,是以醋酸菌分泌出來的纖維素。

大家飲手搖飲品時,都喜歡加珍珠、椰果及仙草等配料,增加口感。到底大家知不知道椰果是什麼?近日台灣有食品科技研究碩士韋恩指出,椰果其實並不是椰肉,而是細菌分泌的生物纖維!

Facebook專頁「韋恩的食農生活」21日揭露,有很多人會誤會椰果就是椰肉,但事實上椰果(Nata de Coco)是東南亞一帶的傳統食物,利用椰子水培養「醋酸菌」讓它大量生長。

醋酸菌會分泌出厚厚的一層纖維素,這層飽滿水份的纖維素凝膠就是椰果。韋恩指,椰果含纖維,沒什麼熱量,是相當健康的零食點心。現時甚至有人利用它天然富含水份的特性精製成保濕面膜!

台灣《公視》的節目《你所不知的創意科技》曾直擊椰果的製作過程,並請到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賴進此博士示範。

第一步:接菌

在除菌操作台裡將菌種放入培養液複製。以顯微鏡觀看,醋酸菌呈橢圓形,是活的微生物。

第二步:繁殖

在30°C的環境下,利用迴轉培養機來培養菌種。椰果的正式名稱為細菌纖維素,是木質醋酸菌的菌種,纖維素就是這些細菌的代謝物。

最面層的就是纖維薄膜,經處理後就變成椰果。(圖片來源:影片截圖)

第三步:靜置

讓瓶中氣液接面處生成纖維薄膜,需時2至3個星期。原理是木質醋酸菌會將營養液體中的醣類吃掉,經過消化代謝後,會產生出大約只有頭髮十萬分之一細度的纖維,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變成薄膜。

第四步:清洗

培養後的薄膜會發生酸味,要以超音波清洗設備洗淨3至5次才可變成最後的商品。賴進此博士更指,纖維薄膜經過適當處理可當作生物面膜,全因它有非常好的保水性,有保濕效果及濕潤性。加上孔隙很小,傳輸效果比一般不織布面膜高。

以木質醋酸菌製作的面膜不論濕潤度或貼服度,都比一般不織布面膜優勝。(圖片來源:影片截圖)

大家聽到「木質醋酸菌」可能會感到有點害怕,但其實麵包、啤酒及乳酪等食物都是以經細菌培養發酵而成,可以安心食用。椰果其實含高膳食纖維素,能促進腸胃蠕動,幫助人體消化,食用後又會有飽足感。不過坊間大部份椰果都以大量糖水製作,進食時要留意份量!

更多食品製作過程:

日媒直擊普通牛肉「注脂」 2分鐘升級變日本霜降牛肉

【流心溫泉蛋】日本媽媽傳授零失敗秘訣 加一種材料15分鐘煮出完美溫泉蛋

責任編輯:羅嘉欣